高考成绩今天出炉。对于大多考生和家长来说,面临着又一个抉择:填报志愿到底该选专业还是选学校?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吧,学校的名声可能没有那么响亮;可选择知名院校吧,未必就能进入自己如意的专业。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到底该何去何从?希望邓溪清老师和过来家长陈辉先生的观点能给考生和家长一点参考。
没有最好 合适最为重要
本报曾经报道过的龙海市填报志愿的 “神枪手”邓溪清老师说,选学校与择专业,两者间常会发生冲突,在选择一所好学校与选择一个好专业之间,究竟哪个更重要,一直都没有定论。他认为:填志愿没有最好,只有合适最重要。
注意短期和长期影响
邓溪清说,合适,就是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不同层次的学校对考生学习、发展影响很大,有人说:学校情结,终生难忘。可见,选择学校,一方面有当下在校期间的学习影响,另一方面对往后走出社会的发展前景有着直接牵连,说通俗点,那就是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如,选择985高层次的学校,在校期间,你的起点、你的视野、你的人脉,你接受的教育资源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在这类学校里,你所享有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师资队伍、教育资源较为优越,你所感受到的校风、学风和拓展的视野以及所得到各种机会和一般学校是不可比拟的。
尤其是当你毕业之后,对于继续深造或走出社会寻找工作,影响会更为深刻。现在有些单位门槛越来越高,用人部门、企业看中的是第一学历,因而,选择学校的层次也是重要的一环。
而对于专业选择,也许你在高层次的学校里,不一定完全心满意足,也就是说,你所爱好、兴趣的专业不一定能够实现,可很多大学尤其是高层次学校,给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选择,允许学生通过转专业或辅修双学位来弥补一些不足和遗憾。
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本科主要是基础学习,学生通过高层次学校的学习之后,也可以继续深造,比如读研,学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成为复合型人才。可以说,学习途径多样化,专业兴趣也有可能随着环境而改变,随着改变之后培养新的兴趣点,从而找到更好的发展空间。
有些学生为了选择专业,采取自愿降档一个层次去满足专业需求,这种做法值得商榷。作为大学教育,除了专业知识之外,更多的还是学生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大学四年是学习的基础,仅是万事的一个开端,并不是一个尽头,人生的路漫长而广阔,因而,作为考生,如能选985高校的,尽量不要去挑选降低一个层次的学校,能选211高校的,不要去挑选一般重点或往下一个层次的学校。
当然,填报志愿,不管是选择学校,还是专业,决定权交给孩子是最明智的。因为志愿填报,家长只是充当助手、参谋,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起的是辅助作用,千万不要一味地包办。
如果家长脱离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固执己见选择学校和专业,孩子必会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里混到毕业,结果就业时必然寸步难行。
普通家庭 还是专业优先
过来家长、某公司管理人员陈辉先生对于到底该优先选专业还是选学校也有自己的看法。
选专业满足就业需求
陈辉认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填报志愿要以未来就业为导向,选择专业优先。毕业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最起码的生存问题。有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只能“啃老”,增加家庭负担。
专业优先的选择也符合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即人的需求不同层次,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依次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只有最基本的需求满足了,才可能考虑更高一层的需求。
陈辉说,在本科阶段,如果孩子觉得自己学校名气不够大,对家庭经济许可的家庭,可以通过申考国外相同专业名气较大的学校来改变现状。
一些孩子大二、大三选择进入国外更理想学校的相应专业来就读,有些学分还可以转入(国内学校需是转入的国外学校认可的)。四年后,还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
有条件不妨多元选择
对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考生,在考虑未来就业因素时,也要兼顾自己对所选专业是否兴趣。
陈辉说,身边就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填报志愿时,按家长意愿选择名校优先,专业其次,进入大学发现自己不感兴趣,转专业又不容易,四年下来学得很痛苦,考研选择受限于本科专业,就业取向也十分尴尬。
另有一个女孩成绩不错,填报志愿时听从父亲的建议上了浙江大学数学系,可是到了大二结束,女孩还是对数学没有感觉,之后选择去国外大学读金融。
专业没有选好,对未来就业、晋升与发展都不利。而且,学习的过程不开心,时间精力也都浪费了。
所以,陈辉建议考生和家长一方面要考虑未来的就业,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个人的志趣和得力点,切不要图大学的虚名而不顾专业。在国外,考大学也是优先考虑选择专业。
陈辉说,家庭经济条件好、社会资源丰富,可以权衡利弊,兼顾各方面,甚至可以适度突破专业优先的考虑,更多地考虑其它方面的需求,比如学校的排名、地点、气候、生活环境等,因为,生存对于这类家庭不是压力,未来就业也有条件做多元选择。
导报记者 魏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