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必然给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新要求。对于历史学来说,新时代给历史研究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要求?历史学家怎样才能更好地肩负起自己的新使命?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新时代历史学的发展肩负着许多新使命,以下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新时代呼唤新文明史
新时代的中国,当然已经告别了传统的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处于工业文明时代,尽管这个工业文明还不是很成熟。比如,一些地区的工业化还是初步的,东部、中部、西部之间还不平衡,但总的来说我们正处于工业文明时代。与此同时,原先的农业文明在大部分地区已经告别了传统的用牛、马和人去耕种土地的生产方式。特别要指出的是,中国的工业文明虽然还不是很成熟,但中国已经开始向信息文明跨越式发展。在信息文明方面,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起步稍微晚了一些,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此外,中国还在大力建设生态文明。这是从文明视角来看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换言之,我们实际上正在创建一种全新的文明,这个新文明融新型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生态文明为一体,全面统筹、有序推进。这个新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已经清晰呈现,这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历史学要对传统的农耕文明、游牧文明重新进行研究,对中国现在正在发展、不断成熟的工业文明进行认真研究,对过去可能完全想象不到的、还有很多未知领域的信息文明花大力气进行研究,对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生态文明开展研究。总之,要以历史学的视角对中国正在创建的新文明作全方位的系统研究。中华文明史上的这一飞跃性发展,不仅仅是物质生产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的结构,人们的精神生产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人们的感情、意志、审美等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这一切也都需要历史学去研究。新时代,历史研究的认识水平如果仍然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显然是不行的。当我们以超越农耕文明的新视角去重新研究文明史时,就会发现有许多新的课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就这样不断随着历史发展形成新的飞跃。
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毫无疑问,新时代的中国已经走出当年人们普遍贫穷、仅仅能够求得生存、只能满足基本需求的时代,而成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时代。这充分体现在新时代对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上。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将会全面革新,其广度、力度、深度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将创建一种全新的文明。对于历史学来说,要对历史给新时代提供的全部条件和资源进行认真发掘和总结,重新审视并积极加以利用。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这启示我们,只有在深入总结历史的基础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才有真正稳定的根基,才有源源不竭的内生动力。新时代历史学的重要使命,就是通过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对历史资源的发掘,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创建新文明提供丰厚历史资源。
新时代亟须加强世界史研究
新时代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要求新时代的历史研究必须把眼光扩展到整个世界。
中国古代眼中的天下,基本上局限于亚洲大陆帕米尔高原以东地区。全球化中形成的世界性联系,是西方国家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率先实现工业革命、不断开辟世界市场的结果。中国没有参与世界体系形成的这一过程,而是被抛到了世界体系的边缘。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当时中国所面对的世界秩序是由西方列强的霸权主义、殖民主义所主导的,被列强所宰割、所瓜分的深重危机笼罩着整个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在革命与战争年代,中国发展为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锋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中流砥柱,走出近代以来被动挨打、受人欺凌、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事务中的霸权主义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自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一步步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化,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
下一篇:人工智能:新技术的“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