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专业详情

2022-11-28 高校如何打造全民国防教育新高地

编者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此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着力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将国防教育融入普通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考试内容,纳入学校绩效考评体系”。《意见》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国防教育创新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本期,高教周刊邀请高校国防教育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们,共同探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校应当如何结合自身实际,为深化全民国防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形成全民国防教育工作新格局,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民国防教育是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的基础性工程,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的有效途径,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全民国防教育的本质是“教育”,是运用教育手段服务国防建设,高校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方面,高校本身承担着对青年大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既要满足国防建设需要,为国防发展服务,又要发挥育人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国防意识和国防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高校在国防教育资源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天优势。一些国防特色院校能够在师资、设备、场地等诸多方面,为推进社会各方面的国防教育提供服务,尤其是在加强青少年国防教育方面,可以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面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历史重任,高校责无旁贷。

突出科技优势

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

《意见》明确提出,“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数字化发展”。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就是要积极探索高校在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赋能全民国防教育。

具体来说,一是可以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国防教育课程教学中,设计系列沉浸式国防教育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实时性、交互性、沉浸性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打破传统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尝试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突出高校科技优势对全民国防教育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二是可以融合5G、云渲染、数字孪生、虚拟现实等技术,打造云端互动式全民国防教育平台。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资源搬到云端,面向社会尤其是大中小学建立远程虚拟国防教育空间,打破时空界限,将无界交互式全民国防教育变成现实。

三是可以依托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虚拟空间建立真实场景镜像,搭建军事模拟指挥训练系统,实现情景预警、指挥启动、作战部署、通信调度、力量集结、封控管制、协同处置、公众疏导等功能,确保在军事突发事件情况下,人员配置合理、交通疏导有序、物资调配精准,达到“平时能训、战时能用”的军事应急效能,切实增强全民国防素养,提升全民国防观念,筑牢全民爱党爱国、强国强军思想根基。

夯实人才培养优势

完善国防教育学科课程体系

《意见》提出,“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国防教育学是学术界正在呼唤建立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集合了军事学、教育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的特点。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的优势,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和课程体系建设。

具体来说,一是可以依托国防科技平台、科研成果、人才培养项目等,加强国防教育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高校可以在军事思想、战略学、兵器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一级学科基础上,鼓励自设全民国防教育相关的二级学科,打造国防特色学科,开设国防教育专业,为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大中小学校、国防训练基地等机构或部门,培养全民国防教育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是可以分层次分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将国防教育要求有机融入课程教材。全民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重点在于课程体系建设。高校应在《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的基础上,采取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在本科生层次,通过设置“军事基础理论”“国防教育基本理论”“信息化战争与军事高科技”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全面提高本科生的国防素养。在研究生层次,通过设置“武器系统运用与保障工程”“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国防教育模拟训练系统设计与开发”等课程,使研究生在掌握本科阶段国防教育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国防教育相关理论和技术的研究,提高教学层次和科研水平,为全民国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发挥红色资源优势

开展特色全民国防教育活动

《意见》强调,“不断丰富实践载体,广泛深入组织各种主题活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的时代内涵更为丰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泛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更是重要内容之一。

许多高校不仅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还具有鲜明的红色印记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这种优质“教育资源+红色资源”的组合,极大提升了全民国防教育实践的感染力和体验感。

高校既可以面向中小学开展“军事夏令营”、少年军校等第二课堂活动,也可以在“全民国防教育日”等时间节点,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特色的全民国防教育活动,提供参观体验等公益性服务,履行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

整合教育资源

打造新型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意见》强调,要“建好用好全民国防教育基地”。高校拥有优质教学资源和场地资源——充足的训练场、教室、图书馆、纪念馆、博物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等场所,集吃、住、学、训多功能于一体,是全民国防教育训练基地的最佳选址。

有整合资源意愿的高校,可以参与建设“军味”浓厚、集理论教学与军事实践于一体的新型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有深厚国防教育基础的高校,可以选拔具有丰富国防人才培养经验的管理干部,专职负责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管理、教学保障等工作,还可以成立专门的“军事理论教学团队”“军事训练教学团队”和“军事战略教学团队”。

利用开放的教育环境

做好全民国防教育相关社会服务

《意见》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国防教育活动”。相较于军营,高校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容纳力。全民国防教育基地设在有容纳能力的高校,一方面可以减少政府的基础设施投入,实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的全年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不同需求,最大限度地推进全民国防教育的普及化和经常化。

高校不仅能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事业单位员工开办高级研修班,而且能为大中小学生、社会人员开展军训、军事夏令营、军营体验活动等。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公民实施国防教育,高校得以进一步研究课程体系的设置,保证各阶段教育内容的衔接,从政治、军事、民防、经济、技术、心理等诸方面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

(作者系沈阳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辽宁省省级重点新型智库辽宁省军民融合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沈阳市全民国防教育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作者:宁先圣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