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方梦宇)近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共同策划的《阅壤——月壤科研成果主题艺术展》在中国科大开展。
此次展览以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样品为研究对象,一支由科学家、艺术家、工程师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对月壤进行了多种技术的显微成像和数据融合,以艺术装置、显微摄影等方式完成了具有审美感与人文情怀的艺术再创作和展览展示,展示了艺术与科学的跨界合作。
展览分为“月壤研究成果科技艺术作品”“人类探月文献美育体验”“万人赏月互动影像”三个部分,呈现了人类探月史上最具清晰度和可读性的显微月壤颗粒图像,解读月球的诸种科学问题、历史时刻、文化现象,共同探究隐藏在月壤尘埃中的宇宙奥秘,交流分享人们心目中的月亮。
月壤在偏光显微镜下呈现出的是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若想看到这片彩色世界,需要先将月壤颗粒制备成约30微米厚的薄片。对于微细的月壤颗粒而言,这并非易事。此次展览展出了首套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正交偏光下的显微照片,正呈现了这片斑斓的世界。
月壤颗粒中,不透明的针状钛铁矿和非晶质的玻璃,呈现为暗黑。而其他主要矿物,如:辉石、长石和橄榄石,则争相展示着各自的艳丽。白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不同波长单色光组成,在干涉的作用下,长石呈现出淡雅的灰,辉石为明亮的黄和蓝,橄榄石干涉色最为艳丽和多变。不同类型的颗粒呈现出不同的美感,随着角度的变换,长石会出现颜色分明的聚片双晶;黏结物和玻璃中零星的细小矿物碎屑,时明时暗,如繁星点点;角砾岩和玄武岩五彩缤纷,则如哥特式花窗,美不胜收。
“在展览中,我们不仅能看到万名全球天文爱好者的摄影作品和嫦娥五号月壤颗粒正交偏光显微照片,还能亲手触摸研创团队模拟真实月壤构成而仿制的‘人造月壤’。”中科大科技传播系研究生李雅彤说,展览给了她一种艺术与科学结合的新奇体验。
据悉,中国科大与月壤一直以来都有不解之缘。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1731克月球样品成功返回地面,中国科大获得了珍贵的月球科研样品用于科研工作。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测实验室(天都实验室)在国家航天局、安徽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共同见证下,在合肥隆重揭牌,标志着我国首个深空探测领域实验室落地。记者了解到,中国科大未来还将筹建深空探测学院,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