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1 文章列表101 文章列表201 文章列表301 文章列表401 关键字列表1 关键字列表101 关键字列表201 关键字列表301 关键字列表401 问答列表1 问答列表101 问答列表201 问答列表301 问答列表401
你好!欢迎来到学路资讯,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手机扫码访问

广告位
当前位置:首页院校专业详情

2023-02-23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研究——做中国乡村教育研究的引领者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强调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其中,“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等有关乡村教育振兴的提法,让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邬志辉倍感振奋,他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团队成员。

这支团队就是教育部评定的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

他们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研究,其历史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40多年来,团队以“研究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发展农村教育”为宗旨,建立全国首个“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成“中国农村教育专题数据库”,设立全国首个“农村教育”博士学位授权点,探索出“大学+田野”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推动农村教育实践变革和理论发展的引领者。

立足东北服务全国,积极探索实验“在地化”教育模式

20世纪80年代,全国80%的学龄人口在农村,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短板也在农村。东北师范大学根据当时的教育国情,聚焦农村教育主题,深入长白山区,开展农村教育改革和实验,探索出一条师范大学“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长白山之路。

据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伯玲回忆,为改善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现状,从1988年开始,东北师大就在长白山区抚松县和辽源地区东丰县开展了“学制改革”“农村初中课程结构改革”“农村初中分流改革”“学思习行整体优化”“师大学生顶岗实习、在职教师离岗培训、域外优师示范教学”等改革实验,被原国家教育委员会称为“体现了教育思想的一次重大转变”“为通过教育科学实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长达10年的长白山之路,为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发展研究积累下丰富的经验,也更加坚定了他们致力于改变农村教育的决心。1999年,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前身)成立;2001年,该所被批准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成为农村教育研究的“国家队”;2016年经教育部批准,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更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国家队”的研究院团队传承乡村教育实验精神,建立多个全国性“农村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四川蒲江、浙江永嘉等地开展“现代田园教育”实验,提出了“优势挖掘”理论,形成了“在地化”教学模式。邬志辉介绍,“在地化”教学理论认为,将教学与当地一方水土联系起来,将课堂与当地社区联系起来,将课程学习与社区改造、生态关怀和生命提升联系起来,能有效治愈乡村儿童大自然缺失症、学科知识割裂病、乡土文化认同痛,激活乡村儿童学习的主体性。

通过“在地化”建构农村学校师生的“文化认同”自信生成机制,团队探索出了低成本、可借鉴、有特色、高成效、能持续、生态化的乡村教育发展道路。实验区先后获得“全国教育改革示范县”“全国农村教育改革先进县”“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等称号。

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建成中国农村教育专题数据库

矛盾与张力是推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21世纪初,在快速向城镇化转型的社会中,农村教育一直处在发展迷思之中。学龄人口数量增多,教育经费和资源有限,学生教育存在就近入学与进城择校、读书有用与读书无用、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留守儿童与随迁子女等“四个变数”。在快速变迁的社会中为各级政府提供较为科学的智力支持,本身就是一项艰巨的学术挑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01年起,团队利用全国农村教育调查联盟和长期跟踪调研点,持续开展大规模农村教育调查研究,足迹遍及除港澳台外31个省份300余个市县。

邬志辉回忆,有时为了获得一个教学点的真实数据,他们驱车百余公里,所经路途常常遇到“小心路滑,此处因山体滑坡已致几十人死亡”之类的标牌警示。然而到了教学点后,却只能回收一位老师和几个孩子的调查问卷。李伯玲曾带队到四川一个民族县的农村学生家里进行调研,在家庭访谈中几乎听不懂地方话、民族语。于是,团队就与地方高校合作,共同开展调查研究、共同享有调研数据,带动了一批地方院校加强属地农村教育研究、服务地方农村教育发展。

自2012年开始,团队连续十年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向大众全面展示中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伟大成就,科学研判中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引导大众历史地、辩证地、自信地认识中国农村教育。这一发展报告也是教育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中的唯一教育类建设项目。

历经20余载,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建成了包括统计数据、文本数据、图片数据、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在内的“中国农村教育专题数据库”,保留下200余万条调研数据。目前,还在加强中国乡土教材库、中国农村教育生活资料数据库等建设,这些数据将成为立体化记录中国农村教育变迁的最珍贵的历史资料。2018年,团队集40年亲历式研究撰写出版了《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成为自主建构中国农村教育学知识体系的又一探索。

服务重大决策,建设国家高水平新型智库

2022年12月25日,《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发布。这份报告由邬志辉、秦玉友等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团队成员撰写。报告基于30余万份一手数据和国家统计数据,全景素描中国农村教育现状与成就,专题分析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挑战,深入研判中国农村教育发展趋势与前景。

关于农村教育,团队成员始终有说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但也清楚意识到,农村教育面临的难题何其复杂严峻,一份报告或一个试点对于全国范围内农村教育普遍问题的破解无异于杯水车薪。邬志辉认为,作为专业学术团队,必须胸怀“国之大者”,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为党和政府“出主意、想办法”,这是学术工作者应当思考的重大问题和应当履行的时代责任。

团队紧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以重大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实证调查数据为基础,撰写咨询报告300余份。报告内容涉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人员)教育水平、留守儿童等有关农村教育的方方面面。

2022年,团队又在牵头开展“乡村教育振兴行动提升计划”研究。关于农村教育“第一手”资料的智库建设一直在路上。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论文写在田野山间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我国作为农村人口数量巨大的国家,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每每成为重要增长点,但也不断迎来新挑战,这就需要一批又一批以此为使命的研究者前赴后继。

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教师团队秉持“学术报国”精神,探索出“导学育人”机制,实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三位一体”PI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理论教学上,积极将科学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前沿课程成果,将课堂教学过程全面转化为科学探究过程、知识生产过程和价值塑造过程,让师生共同面对未知世界,在探究中培养研究生的批判精神、反思习惯、归纳能力、卓越品格与担当勇气。

在科研实践上,让研究生培养过程重新回归“研究”本质,让科研过程变成人才培养过程,让研究生直面学科基本问题和前沿问题,尽早进入研究状态,在研究中学做研究、将“研究”贯穿培养全过程。每年农村教育大调研,所有研究生都要全程参与问卷设计、学术讨论、实地调研、数据编码、数据清洗、数据分析等工作,沉浸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锻炼了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在实践教学上,探索形成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研究实践相结合的反思型实践教学体系。硕士生要深入农村开展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博士生更要亲赴区县开展“田野研究”。一大批博士生长期扎根田野,将论文写在田野山间。

邬志辉介绍,近些年,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一些博士生已经先后在四川、江西、甘肃、山东等不同省份和地区开展了十余次实地考察,围绕区域教育均衡、乡村教师吸引、处境不利群体关爱等国家重大研究问题,致力于观察教育现实、彰显本土意义、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回应时代之问。

这些实地调研时间跨度达数月至半年之久。现已成为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的凡勇昆,就曾以挂职教育局局长助理或学校改进推进者的身份在四川蒲江等地开展田野工作,为团队研究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和资源保障。“通过调研我们对教育实际状况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在实地体悟与理论学习互动过程中生成了对农村教育的新认知。”凡勇昆说,正是基于田野调查,他才能写出《“走不掉的一代”: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中的边缘性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应有新思维:类型论·时空论·适应论》等关切农村教育脉动的论文。

秦玉友表示,学院坚持让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长期到实践当中去、扎根乡村进行研究,把研究成果转化成课程资源,把课程资源转化成一种育人优势,形成一个良性互动,达到一个比较好的育人效果。

团队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术研究全过程,在科研过程中厚植学生人民情怀、培育学生科研能力、增进学生社会责任,努力打造“品学思说写做管”兼修的“新七艺”人,培养出了一批了解中国国情、产出中国话语、解决时代问题的有志青年。

作者:中国教育报记者 李萍

相关推荐

热门精选

  • 2023湖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和往年比相差多少?
    2023湖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 和往年比相差多少?
    一、2023年湖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1.“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和“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由学校统一确定。2.普通类计划考生的复试分数线由招生学院公布。各学院以国家A类线为基础,结合本单位招生计划和生源等情况,按照不低于招生计划120%的比例,自主划定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及其他学术要求。
  • 公费师范生可以考研究生吗?有哪些条件
    公费师范生可以考研究生吗?有哪些条件
    公费师范生可以考研究生,不过在服务期内考研,只能报考非全日制毕业院校的教育专业研究生,待服务期满之后才可以自由选择考研。事实上,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公费师范生在毕业后可以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简称“考研”),并且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具体来说,公费师范生报名参加考研时,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一定比例的增量计划名额。
  • 公费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有哪些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费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有哪些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
    公费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的区别主要在于就读研究生期间按在校期间提供经费的渠道,公费研究生为国家计划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简称委培生);自费研究生为自筹经费研究生。为了大家更好的了解,为大家整理了公费研究生和自费研究生的区别的详细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要求?注意事项有哪些
    武汉理工大学考研要求?注意事项有哪些
    一、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学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 湖北理工学院有研究生吗?湖北理工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有研究生吗?湖北理工学院简介
    湖北理工学院简介:湖北理工学院,简称湖北理工,位于湖北省黄石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级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获评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
    武汉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公告
    始终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考试招生工作的根本标准,牢固树立“考试招生也是育人”的理念,提升选拔质量。坚持全面考察、综合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公正,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统筹兼顾、严格管理,安全、平稳、有序做好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
  • 招生单位、报考点或考试方式选择错误怎么办?
  • 湖北大学考点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网报公告
    湖北大学考点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网报公告
    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首次登录的考生先实名注册,一个身份证号只能注册一个账号,每个账号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
  • 2023全国研究生考试:关于违规
  •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告
    根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现将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关事项公告如下: